論文原文:「李毅吧」的主体塑造历程与中国互联网群体主体性的变迁
最近讀了一篇研究李毅吧的文章,寫得還不錯,講d8從粉絲到反粉絲到屌絲(包含破防文學)到小粉紅的變遷。
唯一不足的是,現在談網路民族主義,很少會談到底層男性的性焦慮,但像easy girl、白垃圾、廣坎達、默甚至瞇瞇眼這類racist nationalism的主題,又明顯是和性別聯繫在一起的,包括讓d8揚名的頂著民族主義口號的「六九聖戰」,很大程度上也是二十歲男性大學生對初高中女性過激粉絲的世代之戰、性別之戰。從這個角度來說,屌絲、破防文學、反女權、鼠鼠和民族主義應當有進一步的勾連。
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為什麼當前的民族主義是一種「對政治漠不關心的民族主義」,即為什麼這些看起來對國際政治事務極度關心的人對國內公共事務卻漠不關心。
原因在於:大家根本不曾公共過,只是在訴說個人的傷痛;而直觀上奪走大家girl的是(大)城市、金錢,並不是村長家的混小子。這些左右各位生活的宿命論式的龐大力量被抽象化後就成為了城市中的西方文化、資本,是懂王、老鱉登、白垃圾、默、馬爸爸、小馬哥、拆二代、吳簽、睡粉的嗶哩嗶哩百大up主。
大家激烈地抨擊西方、資本、西方資本,只是為了掩飾生命中、特別是性的匱乏。
和友人討論了一下我的觀點,他拋出疑問:文章裡也提到了貼吧對「我爸是李剛」等社會事件的討論,感覺這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吧友們對公共事務探討的熱情,不過論文作者認為這些討論/內涵只是娛樂化的微觀抵抗,不夠強烈和直接。那究竟是什麼因素(相較於別的論壇)使得貼吧沒能孕育出這種超脫於個人傷痛的「公共」?
我的回答:在我看來,主要是階層因素,但我沒有證據。
這裡推薦一下王洪喆16年的那篇文章(从“迷妹”到“小粉红”: 新媒介商业文化环境下的国族身份生产和动员机制研究)裡面有一個對網路民族主義的分期和分類。
文章中有提到,08~11年流行的是周永征在05年提出的「知情的民族主義(informed nationalism)」,即這一段時間的民族主義者學歷普遍較高、與外界接觸多、有較強的理性和反思性,所以他們的行動不是被蒙蔽的或反應性的,而是充分思考和規劃過的——換句話說,就是公民性很強。
在那個時期活躍的民族主義者中,大家現在還比較熟悉的就是任沖昊(id:馬前卒)。
但王洪喆、周永征這裡談到的只是一種高地位的行動者,那低地位的行動者又是什麼樣的呢?可能就去爆exo吧了吧。